地黄的功效与作用:胃虚食少者不宜食
地黄是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,是“四大怀药”之一。自周朝以来,它一直被列为贡品;唐宋时期著名,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亚欧国家;近代四大怀药被海外人士誉为“中药”。但是地黄有什么作用呢?地黄有什么作用?亲爱的,你一定也想知道。那我们一起往下看吧_^
成分:地黄的化学成分主要是苷类,其中环烯醚萜苷类。它还含有糖、各种氨基酸、葡萄糖胺、无机元素等。
性味:鲜地黄:甘、苦、冷。生地黄:甘、冷。熟地黄:甘、微温。
归经:归心、肝、肾经。
功效:地黄凉,味甘苦,具有滋阴补肾、养血补血、凉血的功效。阴虚、血虚、肾虚者食用是相当有益的。此外,地黄具有强心利尿、解热消炎、促进血液凝固、降低血糖的作用。
新鲜地黄:清热生津,凉血止血。用于热病伤阴、舌江烦渴、发斑、皮疹、吐血、出血、喉咙痛。
生地黄:清热凉血,养阴生津。用于热病舌、阴虚内热、骨蒸劳热、内热解渴、吐血、出血、斑疹。
熟地黄:滋阴补血,益精填髓。用于肝肾阴虚、腰膝酸软、骨蒸热、盗汗遗精、内热解渴、血虚萎黄、心悸、月经不调、崩漏、出血、头晕、耳鸣、早白。
地黄的作用:药理作用:一、药理作用:
1、降低血糖。怀庆地黄的有效部分(R-BP-F)腹腔注射可以降低四氧嘧啶引起的小鼠实验性糖尿病的血糖。
2、止血。生地、熟地煎剂、生地炭、熟地炭灌胃, 可缩短小鼠血液凝固时间(毛细管法)。
3、抗弥散性血管凝血。地黄70{bf}甲醇提取物抑制ADP引起的大鼠血小板聚集,并具有抗凝酶作用, 对内毒素引起的大鼠弥漫性血管凝血有抵抗作用。此外,还具有抗炎免疫、抗肝损伤等作用。
4、治疗肝炎。临床报道地黄和甘草合用,肌肉注射或口服对传染性肝炎有一定作用,促进肝功能恢复,特别是ALT明显下降,无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。
5、治疗白喉。以生地黄为主,配合连翘、黄芩、麦冬、玄参的抗白喉合剂,服用后4天内退热,假膜消失,咽痛好转。
二、临床应用:
1、导赤散。(《儿童药证直诀》)主治心经火热证。生地黄6g,木通6g,生甘草梢6g。上药为末,每服9g,一杯水,用竹叶煎至5分,食后温服。方中地黄入心肾经,甘凉湿润,清心热,养血养阴。
2、清胃散。(《兰室秘密》)主要治疗胃火牙痛。生地黄6g,当归6g,牡丹皮9g,黄连6g,麻9g。上药为末,全服,半水,煎至七分,去渣放冷服。方中生地凉血养阴。
3、当归六黄汤。(《兰室秘密》)主治阴虚火旺盗汗。当归、生地黄、黄芩、黄柏、黄连、熟地黄6g,黄芪12g。上药为粗末,每服15g,两杯水,煎至一杯,食前服,儿童减半服。当归、生地、熟地进入肝肾,滋阴养血,阴血充则水能制火,是方中君药。
4、六味地黄丸。治疗肾阴虚证的《儿童药证直诀》。腰膝酸软,头晕,耳鸣耳聋,盗汗,遗精,解渴,骨蒸热,手脚热,舌燥咽痛,牙齿动摇,脚跟疼痛,小儿卤门不合,舌红少苔,脉沉细数。熟地24g,山茱萸肉、干山药各12g,泽泻、牡丹皮、茯苓各9g。上为末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三丸(6~9g),空心温水化。方中熟味甘纯阴,主入肾经,长于滋阴补肾,填精益髓,为君药。
5、泰山岩散。(古今医统大全)治气血虚弱,胎元不固证。胎动不安,流产,滑胎,面色苍白,倦怠乏力,不思考饮食,舌苔薄白,脉滑无力。人参、黄芪各3g,白术、烤甘草各1.5gg,当归3g,川芎,白芍,熟地黄2.4g,续断3g,糯米一撮,黄芩3g,砂仁1.5g。水煎服。方中熟补血养阴养胎元,配伍人以复冲任气血不足为基础,为君药。
6、左归丸。(景岳全书)治真阴不足证。腰酸腿软,头晕,耳聋失眠,遗精滑泄,自汗盗汗,口干舌干,舌红少苔,脉细。大怀熟地240g,山药120g,枸杞120g,山茱萸肉120g,川牛膝120g,妲己120g,鹿胶120g,龟胶120g。先将熟地蒸烂杵膏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9g,食前用滚汤或淡盐汤送下。也可水煎服,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。方中重用熟地滋阴补肾,填精益髓,为君药。
食用禁忌:
一、鲜地黄:
1、脾胃有湿邪、阳虚者忌服。
2、《雷公炮炽论》:"不要犯铜铁器,让人肾消,白胡子发,损荣卫也。"
3、《药性论》:"忌三白。"
4、《品汇精要》:“忌萝卜、葱白、韭菜白、葱白。
二、熟地黄:
1、加工煎煮时看不见铜铁器。
2、吃萝卜、三白、诸血等。
3、伤寒家不宜使用。
4、脾虚痰多气郁的人要慎服。
三、生地黄:
1、一般来说,当生地作为中药煎炸时,剂量为10-30克,新鲜地黄的剂量将翻倍。但需要注意的是,新鲜地黄寒冷、脾虚、湿滞的人,不能使用。
2、生地寒,脾胃有湿邪、阳虚者应避免服用生地。
3、《雷公炮炽论》:不要犯铜铁器,让人肾消,白胡子发,损荣卫也。生地黄寒滞,会影响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,所以脾胃虚寒(虚弱)、大便稀、胸闷少、气滞痰多者不宜使用。
4、《药性论》:忌三白,是指生地与萝卜、葱白、葱白相克。
宜食者:阴虚发热、口渴、阴伤便秘、肾阴不足、喉咙干痛、湿疹、神经性皮炎、女性月经不调、血崩、胎动不安等。
忌食者:脾虚腹泻、胃虚少者不宜食用。同时,地黄不宜与葱白、韭菜白、萝卜、葱白一起食用,煎服时不宜使用铜铁器皿。
一、用法用量。新鲜地黄:12~30g生地黄,熟地黄:9~15g。
二、食用地黄的方法:
1、健脾地黄粥:
材料:乾地黄22、山药22、鸡内金3元、粳米102。
做法:a、将乾地黄、山药洗净后切段,约1公升水煎成浓汁。b、粳米加水煮粥,煮沸后加入地黄汁和鸡内金,继续煮粥。c、粥后加入调味料。
2、地黄羊肉粥:
功效:具有润肤养颜、使白发变黑的功效,虚火妄者不宜食用。
材料:羊肉、粳米、地黄汁、肉桂末、五香粉、盐
做法:用水煮羊肉和粳米,快速煮熟时,加入地黄汁和肉桂末,再加入五香粉和少许盐调味。
用法:每天早上吃早餐。
3、地黄乌骨鸡:
材料:乌骨鸡1只,生地黄,麦芽糖200克。
做法:乌骨鸡屠宰去毛和内脏;地黄与麦芽糖混合。将生地黄放入鸡腹中,放入盆中,用水蒸熟,趁热食用。
4、地黄煮酒:
功效:主要治疗产后癫痫性出血。促进血液循环和止血。适用于血瘀引起的月经过多、紫色、黑色、血块或小腹疼痛拒绝按压、舌紫色或血瘀、脉搏细。
原料:生地黄6克,益母草10克,黄酒200毫升。
做法:将黄酒倒入瓷杯中,再加入地黄、益母草,将瓷杯放入有水的蒸锅中加热蒸炖20分钟。
用法:每次温饮50毫升,每天2次。
5、地黄龟肉汤:
功效:适用于中风后遗症半身不遂、患肢挛缩、僵硬、头晕、面红、口干、腰酸、舌红少苔、脉细的患者。
材料:龟1只(约200克),干地黄30克,枸杞20克,秦胆15克。
做法:将龟去肠杂切块,将所有材料放入瓦锅中,加入适量清水,文火煮两小时,调味,随餐饮用。
6、地黄冰糖粥:
功效:益血安神,润肤养颜。适用于面部皮肤干燥、皱纹增多的人群。
材料:熟地黄、酸枣仁各20g,百合、旱莲草各10g,粳米100g,冰糖30g。
做法:将熟地黄、酸枣仁、百合、早莲放入锅中,加入适量清水,煎煮取汁,加入清水再煎煮取汁;将两次取出的药汁和洗净的粳米倒入锅中,加入适量清水,用文火煮至米粥成熟,加入冰糖搅拌均匀。
用法:每日1剂,连食30天。
7、地黄枣仁粥:地黄枣仁粥:
功效:生津止渴,养心安神。
原料:生地黄、酸枣仁各30克,粳米100克,白糖适量。
做法:将酸枣仁加水研究,取汁100ml。用生地黄和水煎100ml药汁去渣。将酸枣仁汁和生地黄汁与洗净的粳米一起煮成粥,加入少许白糖,搅拌均匀。
8、地黄对虾汤:
功效:对虾富含蛋白质,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,具有滋补身体、美肤的功效。
材料:对虾3只,适量精盐,生地黄30克。
做法:a、将虾洗净,去肠泥,沥水,生地黄洗净备用。b、虾可以单独放入沸水中去除鱼腥味和杀菌。然后和地黄一起煮。c、锅中加水,加入对虾、生地黄,入水后炖30分钟左右。d、煮熟后,加入调料调味。





